談到創收渠道,我們一直在做物業、個人等合作代理,現在也都在做微信和淘寶等電子渠道。雖然花了不了心思,但普遍(極少部分做出了成績)都不成氣候,有線電視網絡的創收更多的依賴于自營業廳和網格人員。當前用戶流失嚴重,坐門等客希望用戶主動來辦理業務已不現實,“山不過來,我過去”,只有主動走出去,在渠道建設上多想法子,下沉貼近用戶,才是“渠道為王”的必由之路。
1|社區服務站
筆者認為,當下再熱衷去建較為規范的大營業廳已沒有實際意義了。由于業務量和提成無法帶來大的利益,學電信運營商大力發展合作代理也沒有生存空間。
筆者認為,到超市、商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去設立小型營業點,下沉社區設立營維一體、銷服一體的服務站應是比較符合我們的現實情況。 武漢長寬和上海鵬博士就一直是采用社區服務站渠道模式,不建大的營業網點,每2萬戶左右覆蓋一個社區服務站,跟水電煤氣、菜市場、小賣部在一起,渠道下沉貼近用戶服務民生,很好的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2|電子渠道
有時候想起來,還真有點可悲——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大部分有線網絡公司還處在“刀耕火種”的石器時代,用戶繳費決大部分還是現金交易。雖然不少地方也通過與支付寶的合作實現了基本收視費的代繳,但一來宣傳不夠,二來操作繁瑣失敗率高,三來很多繳費業務還是得親自去營業廳辦理。一來二去三走,大家就覺得還是去營業廳穩妥。可誰見過騰訊辦理業務的營業網點?現在還有多少人大老遠跑到電信運營商的營業廳去繳費?連路邊賣早餐的小販都用微信支付了,早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筆者認為,系統支撐能力的缺失其實比產品內容的缺失更為致命,更為可怕。所以看似并不難解決的支付問題,可還真就難倒了我們。 為什么強調線上支付的重要性?很多時候用戶都是在沖動消費,比如在愛奇藝上試看了幾分鐘電影,一下停了,覺得不錯不過癮,又有多少人會拒絕去點擊秒付5塊錢。 沖動是魔鬼,但對我們來說,用戶沖動就帶來收入。一旦不能抓住沖動那一刻的機會,你再去推介業務,效果會大打折扣。筆者認為,甭管開不開通微信、支付寶,重點是一定要打通線上支付瓶頸,實現便捷付費,開通各項付費頻道、點播回看等等業務的線上體驗,抓住稍縱即逝的用戶沖動消費心理。
3|電視機
這幾年三大運營商幾乎所有的網點都改造成了手機賣場,連自己的旗艦自營廳也都承包給了手機經銷商,繳費辦業務反到偶居一角。電信提的是“終端為王”,確實,離開了手機終端,4G、5G不就飄蕩在空中了嗎?對于我們有線電視網絡來說也一樣,離開了電視機這個載體,我們就什么都不是。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實際上我們與電視機終端的聯系遠遠沒有電信運營商和手機終端來得緊密。 各地有線網絡公司都嘗試過和電視機廠家或經銷商多角度合作,但最后大多變成賣電視機提升創收。當然,不可否認,開展其他宣傳和業務方面的合作確實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
但筆者認為,電視機這個渠道是我們有線網絡的源頭和載體,必須突破,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賣臺電視機,要與我們的市場和產品業務體系緊緊綁定。大家想想,賣電視機的、送電視機的、裝電視機的、修電視機的,如果各個環節都說“看電視還是有線電視好”,那就真的是“一句頂萬句”,比我們自己推介什么都強一萬倍,又何愁業務發展和用戶流失。